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 作文

中秋的作文

时间:2025-08-31 15:39:55
关于中秋的作文精选15篇

关于中秋的作文精选15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中秋的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中秋的作文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一直是我向往的日子。可是今年的八月十五天公不作美,白天下了一天的雨,晚上月亮也不像往常一样圆圆的、亮亮的挂在天上了。吃过晚饭,外面仍下着蒙蒙细雨。我们一家三口坐在一起看电视。一会儿,妈妈拿出一块月饼切成三份,对大家说:“来,吃月饼吧!”我拿着月饼,想:就三个人在一块儿吃月饼,多没意思!外公外婆全在百里之外的老家,而舅舅远在千里之外的上海,今天本该是团圆的日子,而我们全家却相隔这么远。我拉下脸,十分不高兴。妈妈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说:“今天你可以随便打电话。”“啊!太好了,还是妈妈了解我!”我放下手中的月饼,欢呼着奔向电话。首先拨通了外公家的电话。“喂!”听到外公亲切的声音,我兴奋地说:“外公,祝你中秋节快乐!”“谢谢,谢谢!这两天学习累不累呀?”“不累。”“一定要好好学习啊,孩子!”“我知道,你们那里有没有月亮呀?”“唉,天阴,哪有呀!”“别的没什么事,祝你和外婆身体健康!再见!”放下电话,我又立刻给舅舅打手机:“HappyMid-Autumn!”“ThankYou!”舅舅快乐地说。“舅舅,你那里能看见月亮吗?”“能,月亮很大很圆!”“国庆节你能回来吗?”“工作太忙,肯定回不去。”“那春节呢?”“春节一定回来!”“GoodBay!”“Bay!”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事业,干一番事业需要付出。这个中秋节,我们全家虽然没坐在一起谈笑,可电话却把我们连在了一起。

中秋见闻

中秋见闻 盼望以久的中秋节到来了。 早晨,我起的特别早,都六点了,大地还在沉睡当中。虽然是秋天,可寒意还挺浓,一阵风吹来,我不禁打了个寒战,走在大街上到处可见月饼的足迹。卖月饼的还真是多不胜数,这时,走来了一位大哥哥,他在讲电话,说:“中秋节不回广州了,我在这过节就行了。”我的心里感到有针刺了一样,因为今天是中秋节,是和家里人吃团圆饭的日子。我感到我比那为哥哥幸福得多。 以是晚上八点了,往窗外望去,看到似圆非圆的月亮让我想起一句话:“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突然,一绺绺轻烟似的白云,遮住了那迷人的月,一瞬间,那迷人的月又带着温和笑容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仿佛在和我们玩捉迷藏。月亮高挂天边,大地散发出奇妙的清凉气息。 这时天空响了几声,轰隆、轰隆的响......原来是原来是烟花啊!真美,炮声震耳欲聋,月亮就是自己的蜡烛用它的亮光照亮黑暗、照亮人们的前方。月亮为我们铺平陡的山路。月亮就是为我们挡风挡雨的红矾船。 不知不觉的已十点了,月饼也吃完了,也该说在见了。 我爱你迷人的月,我爱你中秋节。

关于中秋的作文2

每年八月十五夜,当一轮圆月高高地挂在天空。商店里的月饼陈列满橱的时候,电视里几乎都做着关于月饼的广告:“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团圆送月饼父母亲正在盼着你的归来。”“明月本无价,高山皆有情,愿你的生活就像这正月十五的月亮一样,圆圆满满。”这时候,每个工作在外的游子或者与父母分离的学子几乎都怀着一个心愿:赶快回家,与父母亲团圆,与亲人团圆。中秋节是一个凝聚了思念的节日,一个小小的月饼包含的是无穷的牵挂和祝福。于是,你看,每到中秋节,商店里的月饼琳琅满目,吸引了各个阶层人挑选的目光,那一盒盒包装精美的月饼仿佛一个个身价陡增的绅士一般等待着人们对他的筛选,那气派真让人惊叹。如今的人们囊中饱满,那100——200元钱一盒的月饼到了中秋节几乎眼都不眨一下就买下了,为的就是这中秋节的团圆氛围,为了亲人舍得,值得!

这使我不由想起我小时候过中秋节,由于经济上的拮据,父母亲只能从商店里买一元钱10个的椒盐月饼给我和弟弟解解馋。那时候,每到中秋节,我们都习惯在室外吃月饼赏月,天上一轮圆月高挂,父母亲慢慢地和我们说着我们小时候的趣事,高兴的时候,父母亲还指点着圆月,告诉我们嫦娥奔月的故事,说吴刚砍桂树,说嫦娥奔月,广寒宫里的孤单寂寞。我们吃着月饼,看着圆月,想象着嫦娥的美丽样子,叹息着吴刚砍桂树,永远没有尽头。对于天上的那轮圆月真是充满了向往之情(记起李白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中秋节晚上的月亮真的是分外皎洁,也分外的圆,它慷慨地把清辉洒向人间,让漂泊在外的游子尽情的享受和亲人团聚的快乐。父亲看着圆圆的月亮,忽然感慨地说:“你们现在还小,还能和父母亲团聚,长大了,到外地工作或有了自己的家,中秋节就可能回不来,那时候,我和你妈妈就只能两个人赏月了。千万不要忘了在中秋节的圆月下有父母亲遥远的祝福噢!”

我和弟弟听了不以为然,对父母亲说,我们不会离开你们的。我们会一直陪伴你们看月亮的。可是,后来,我成了别人的妻子,有了一个家后,也就真的无法做到和父母亲同赏月,同吃月饼了。于是,只能在中秋节的夜晚遥寄祝福给父母。我才真正理解了当年父母亲说的话,子女是不可能陪伴父母一辈子的。我们就像一只只鸟儿,长大了一定会离开父母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于是,对父母亲的牵挂在中秋节团圆之夜就特别明显了。父母亲,我虽然不能再像儿时那样在我们家的天井里伴着你们一起吃月饼赏月,听着你们讲那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做着一个个关于月亮的梦,可是,那份在圆月下赏月的愉悦却永远贮存在我的心里,成了我一个都市生活者的美好回忆。

如今的我,生活于都市,住在套房里,几乎再也没有了在园子里赏月的雅趣。于是,童年中秋节的夜晚的那份与天地同辉,和父母亲同欢的场景成了一种定格,定格在我的记忆里,那么美好,那么温馨。

关于中秋的作文3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 ……此处隐藏10130个字……家的被偷得多那么谁家的月饼就做得越好。

没和家人在一起过中秋已经好几年了,前几年是因为上高中补课等原因。而今年则是我迈入大学离家,暂时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回去是不可能的。所以跟舍友一起过第一个异乡中秋,用李白的诗句来形容当时的心情再恰当不过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秋节可以说太好了,他为那些独在异乡的游子们提供一种精神的寄托。盼望着,盼望着,中秋到来了,因为那是可以任意地放开思乡的情绪,即便是有泪从眼中流出来,那也是理所当然的,也不会有人说你。

我眼中的中秋节就像是一张请柬,每年的八月十五都邀请你去参加亲人、朋友的聚餐。请柬的有效期是一辈子,永远不会作废。中秋节是一朵用亲情、友谊灌溉的常开不败的花朵。它将花的清香撒到大江南北,举国上下。中秋节又像是一江的春水,流过每个人的心田,滋润每个人的心灵。

中秋节既是甜蜜蜜的,又是酸滋滋的。说甜蜜蜜是因为,可以享受可口的月饼;说是酸滋滋的是因为毕竟没有亲人在身边的日子是很孤单的。嘴里甜得很可心却有思乡的情绪在涌动。她让我更懂得亲情的珍贵,让我尝到了故乡的甜美及温暖。深刻地了解明明知道在身边却不懂得珍惜,失去了才发现它的重要。在萧瑟、冷清的中秋节点燃了一把温暖的火,去了秋的凉意。

中秋团圆节,我心中那颗故乡的圆月。用它微弱的月光照亮我异乡的路,给我力量去面对一切、勇敢地面对明天。

关于中秋的作文14

中秋节是东亚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起源于中国,为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

相传在远古时代的射日英雄后羿娶了嫦娥,并成为帝王,可是他愈来愈暴戾,多番施行恶政,成了大暴君。有一天,后羿从王母娘娘的手中求得到一包不死药,只要吃了不死药,就能长生不老。嫦娥明白后为拯救苍生免受后羿永远的统治,就把不死药全部吞下,然后变成了仙女,往月宫飞去。百姓们得知嫦娥奔月成仙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嫦娥祈求平安吉祥,由此便逐渐构成了中秋节赏月的风俗。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快到了,家家吃饼赏月,喜看中秋圆月。合家团圆,那当然然也少不了必备的月饼,月饼在我心中象征着团圆和美满,此刻月饼能够说是五花八门,形状各异,为的就是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可是这样的月饼真的好吃吗,我说不,其实重要的不是月饼的味道,重要的是跟谁在一齐吃,敢问有几个做子女的能在中秋月圆之夜能陪父母吃月饼赏月呢倘若中秋不能跟父母相聚团圆,就算你吃到再美味的月饼,心里也不是滋味吧

说到那里让我情不自禁让我想到了小时候候的中秋节,我家住在农村,那时候家庭条件不好,仅有逢年过节我才能吃顿丰盛的饭菜,所以父亲清早就到街上买菜,当然也少不了月饼,中午做了一桌的丰盛午餐,让我们大吃一顿,晚上全家人就做坐在桌子一圈边吃月饼赏月,月到中秋分在明,全家在一齐谈笑风生,交织成一片灿烂记忆,此刻回忆起来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父母一天天老去,我也渐渐的长大懂事,直到踏入社会,因为工作的原因每逢中秋都无法与父母相聚,我才深深体会到了独自在异乡的内心孤独,和父母的期盼,童年那种无与伦比感觉不会再有了,只能在夜深人静之时黯然沉思。“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用王维的诗句描述我此刻的心境真是恰到好处。

俗话说“年怕中秋,月怕十五”,意思是说一过中秋一年也就快过去啦,每月一过十五,这个月也就很快过完了。是啊,中秋节立刻就来临啦,年关也将紧随着而至。这不仅仅令人叹惜时光飞逝,也让人不觉就回忆起往事来。想想,自我已经有好几个中秋节没有在家过了。每到中秋节,除了快递些月饼之类的东西回家和打个电话向家人问候一声外,剩下的就仅有思念和回忆了。记忆中在家过节的情景也在这时变得清晰起来。

我不明白我怎会有如此的感慨,是我长大懂事了还是每个人都如此昔日中秋的欢声笑语,谈笑风生,此刻都变成了多愁善感,如果时光能够重来,我情愿一向都生活在童年里,永远也不要长大,因为仅有这样,我才有更多的时间跟家人团聚。

都说父母的爱是天地间最伟大的爱,自从我们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父母就开始爱着我们,直到永远。

父母年纪大了,他们对子女别无所求,只期望在他她有生之年,能多陪陪他,让他们安享晚年,就是最大的欣慰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到那时后悔也晚矣!

关于中秋的作文15

尽管离中秋节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但广州的月饼大战早已硝烟弥漫。广州酒家、莲香楼、陶陶居等纷纷举办了月饼订货会,各自亮出了最新鲜、最亮丽的牌张。

纵观今年月饼市场,除了花式品种更多样化、包装更精美外,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打“文化牌”了。月饼,本来就是中华民族的特色食品,具有很浓的中国文化特点,如何体现月饼这一中国色彩呢?商家可谓想尽办法:首先是广州酒家的“西关第月饼”将广州西关最传统的民居风情“趟笼门”运用到包装上,让消费者在品尝月饼的同时了解西关文化,提升了月饼的品位;再就是莲香楼115周年个性化纪念邮票的发行,体现了其悠久历史和文化特色,增加了月饼的附加值;还有陶陶居则在传统月饼品种宝库中挖掘文化内涵加以发展……无不体现了今年月饼最突出的共同点———“文化”。

让月饼留下文化的烙印

作为广州西关饮食文化缩影之一的莲香楼在开铺115周年来临之际,国家邮政局特批准发行了莲香楼115周年个性化纪念邮票。据了解,这是全国第一家饮食行业百年老字号发行的邮票。

日前,莲香楼举行了邮票首发式,本次发行的个性化邮票设计精美,一套共有4枚。邮票的主票以“同心结”为主图,附票的设计和构思则以莲香楼115年的悠久历史和特色文化为主题。

据了解,此次个性化邮票发行1500版,每版4套,共6000套。邮票不单独公开发售,只会装入周年纪念的月饼礼盒,日前首发仪式另外加送一枚贴有邮票并盖上邮戳的首日封,共1150个。

据广州市邮政局市场部负责人介绍,推出莲香楼的个性化邮票,主要是因为莲香楼有悠久的历史,其在国内甚至海外华侨中都有一定的知名度。“经历了115年风雨,莲香楼依旧飘香,这十分难得。”广州的百年老店现在已所剩无几,市邮政局正是因为莲香楼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才联合推出个性化邮票。

据莲香楼的张雪清书记介绍,邮票与月饼搭配并不多见,中秋是亲人朋友团聚的节日,但许多家庭可能没能团聚,朋友难以见面。月饼蕴涵着亲情友情,而邮票包含着将这份亲情友情邮递到远方的意义;另外,月饼是中华民族的特色食品,具有很浓的中国文化特色。此次用主票为“同心结”,附票为百年莲香楼文化的特色邮票搭配月饼,体现月饼的文化品位和中国色彩。张书记表示,今年莲香楼月饼的所有组合都会与“文化”两字分不开。中国烘焙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秘书长周广军也说,莲香楼以这种邮票与月饼相结合的方式推出其产品,不仅在广东是首次,据知,在全国也是第一次。

此次莲香楼将个性化邮票放入月饼礼盒受到月饼客商的欢迎,月饼礼盒还未推出时已经有各地客户大量订购,其中不乏来自西藏与新疆的客户。而新疆的客户因为宗教信仰需要,还特别要求莲香楼制作了清真月饼来与这次的个性化邮票搭配。

《关于中秋的作文精选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5 十堰语文网 www.shiyan8.com 版权所有